关于做大做强贵阳市并升格副省级市从而带动贵州省发展的研究分析
贵州省可以说是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最标准的省份,曾经是我国最穷的省份之一,前几年贵州省一天天刷新新的记录,多彩贵州以全新面貌展示给世人,省城贵阳避暑之都的美名同样传遍四海。然而多年以来的发展几乎都依赖于贷款,导致其债务规模庞大,近期甚至公开表示无力偿还大量借款,这也让人们看到了债务累积的风险和代价。这说明贵州省发展的无奈,因为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因山川阻隔、平地稀缺等自然因素制约,贵州省在中国经济政治版图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很多外省人常常闹出的一个笑话就是:分不清贵州和贵阳,谁是省名,谁是省城名字,这是贵州人如鲠在喉的一把辛酸泪。而省城贵阳的知名度更加缺乏存在感,外省人往往误以为红色名城遵义是贵州省会。甚至曾经有人建议撤销贵州省,将其辖区面积划分到周边的四川省、重庆直辖市、云南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不仅是现在的网友有此想法,其实早在明朝时期,就有明朝的吏部侍郎何文渊建议撤销贵州省。但是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贵州省不仅不能撤销,还应该做大做强其省会贵阳市,从而带动贵州省的发展。因为贵阳是贵州省的省会城市,位于贵州北部的贵山之南,刚好不偏不倚地位于整个贵州版图的最中心。如果能够合并贵阳周边的一些县市,比如安顺市及周边几个县市,然后撤县市设市辖区,再将贵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必然能够形成一个经济增长极,从而带动整个贵州省的发展。下面城镇规划君何方洪就从贵州建省和撤省的历史来分析贵州省应该做大做强贵阳市的必要性。一、贵州建省与撤省的历史公元1413年,按中国历史纪年是明永乐十一年,距明开国已45年。在明朝历史上,这是一个平常的年头;对于贵州来说,却是一个可纪念的年份。因为贵州在这一年正式建立行省。现在属于贵州省的辖域,元时分别划归四川、湖广、云南三省管辖。元之前,也未划单一的行政区域。长期郡国并存,分合无定。更早则曾先后存在过许多不同名称的部族地方政权。与中央关系,无非是松散的“羁縻”而已。明永乐十一年,中央正式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即省一级的最高行政机构。按明朝体制,地方权力机构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行政机构称承宣布政使司,军事机构称都指挥使司,监察机构称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直属朝廷对口的中枢机关。后来中央向省派巡抚,一省或两省设总督,省一级地方政权加强了统一领导。就贵州而言,明朝是先设置军事指挥机构,后建省。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朝廷就在贵阳设立了贵州都指挥使司,作为全贵州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过了31年,才建立贵州承宣布政司。用现在的语言说,贵州是先有“省军区”,后有“省政府”。再过7年(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中央才正式派遣了专职的按察使。这样,贵州省行政、军事、监察“三司”一整套统治机构才全部配齐了。贵州先建军事指挥机关,后建省,是明初对西南尤其对云南用兵的需要。明朝大局既定之后,朱元璋决心用兵云南,统一全国。用兵云南,无论取道湖广或巴蜀,势必都要以贵州为喉襟。所以朱元璋采取了“先安贵州,后取云南”的战略方针。为了确保云南边防的巩固和西南政局的稳定,明初就在贵州遍立卫所,以数十万兵力控制各路驿道,确保军事路线畅通无梗。贵州卫所的密度为西南各省之冠。基本上都分布在湖广通云南,四川通云南的驿道上。以卫所为先导,控制全省局面,接着才建立统一的军事指挥机关。所以,贵州都指挥使司的设立是朱元璋加强贵州军事部署的结果。贵州许多人都知道,有个老将名叫顾成,早在洪武八年(1375年)就从成都后卫指挥佥事任上调来镇守贵州,后来当了贵州都指挥使,封镇远侯,在贵州坐镇达39年,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以85高龄死于贵州任所,朝廷赠他为夏国公。可见明朝对派驻贵州的军事指挥长官是十分重视的,而且比较稳定。但是贵州设置行政领导机构,其迫切性似乎就不如军事机构。“省军区”设立三十多年,才把建立“省政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而且一开始物色贵州第一任“省长”就颇为难,因为那时外界总认为,“最小贵州,远在遐荒”,吸引力不大。大官不愿来,太弱的人选朝廷又不放心,怕稳不住局势。所以史志多处记载:“贵州设布政使司……上难其人”。选来选去,才找到一个叫蒋廷瓒的来担任第一任贵州“省长”。为什么找到蒋廷瓒呢?原来他在永乐初年曾出差过贵州,参与讨平思南叛乱。从蒋廷瓒的地位讲,他是工部侍郎,属三品官。来贵州前,做湖广布政司参政,地位在布政使之下。把他调任贵州布政使,是升官,从京官三品,升为封疆大吏二品。按现在的级别套,是从副部级,升为正省级。蒋廷瓒在贵州政绩如何,史志记载不多。《贵阳志》云“廷瓒专务与民休息,贵人怀之。祀之名宦祠。”写得空洞不具体。明万历年间任贵州巡抚的郭子章撰《黔记》一书,其中《宦贤列传》专为蒋廷瓒立传,倒写得生动有趣。据这篇传记说,中央“以廷瓒素有威望于黔,以为左布政使。”刚上任时,向贵州人民宣扬朝廷德意,反映不错。过了两年(永乐十三年),他却干了一件丢脸的事。《黔记》对此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永乐十三年,廷瓒上言,顷北征颁师,诏至思南务川县大严山,有声连呼万岁者三,咸谓皇上恩威远播,山岳效应。礼部尚书吕震率群臣上表贺。上曰:“人臣事君,当以道,阿谀取容鄙夫也。呼噪山谷之间,空虚声应,理或有之,岂是异事。布政官不察,以为祥。尔为国之大臣,不能辨其非,又欲进表媚朕,非君子事君之道,遂已,廷瓒后卒于官。”这段记载把蒋廷瓒的心态与礼部尚书的媚相,描写得入木三分,也把永乐皇帝的明智写出来了。本来皇帝派蒋廷瓒来贵州是要坐镇苗疆,为稳定贵州多干些正事。并不稀罕你吹吹拍拍,编些什么山谷回音、三呼万岁一类的无稽之谈,来邀宠献媚。这一点前面提到的老将顾成,就做得比蒋廷瓒高明,因此皇帝多次对他厚赐加封,而且体谅他年老,几次打算调他离艰苦的贵州环境,而顾成却坚持终身在贵州镇守。一个文官,一个武将。看来这位文官布政使实在拍马屁没有拍在点子上,所以招来了皇帝的一顿批评,实在是很有点丢丑的。《黔记》说:“廷瓒后卒于官”,未说他后来还干了那些可圈可点的正事。看来,贵州第一任“省长”干得并不怎么样。贵州建省后也难搞,因为贵州太穷,“财赋不及江南一县”,每年收的田粮,发工资还差一半。中央要从四川、湖广等省调拨粮饷来支援贵州财政和军事开支,当时称之为“协济”。这个外来“协济”银粮倘不如期运到,贵州财政就发生恐慌。历任贵州巡抚、总督都以催促协济为首要任务。加之有些地方官吏又不断对当地老百姓索取无度,贪污腐败也时有产生。不少府县的少数民族常常发生骚乱。查《明实录》永乐皇帝在位22年,贵州发生的局部动乱就达二十多次。这当然又不得不增加了军费支出。这些复杂因素交加在一块,使明王朝对于如何治黔产生了不同看法与争论。公元1450年(景泰元年),明成祖永乐皇帝已经死去26年,贵州建省已经37年,朝廷已换了几茬皇帝,轮到明代宗即位,年号景泰,有个吏部侍郎何文渊上了一个奏折,提出撤销贵州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建议,退回洪武年间只设贵州都指挥使司这状况。他的理由是明开国之初,贵州只设三个宣慰司,由土司管理少数民族,中央只在贵州设都指挥镇守其地,“事省民安,远人畏服”。永乐十一年,成为全国十三个行省之一,结果是官多民少,官索民财,土民受逼,以致生事激变,兵疲民困,湖广、四川、云南三布政司筹运粮饷,劳苦万端。加以贵州地方,“山岭高峻,林木深奥,虽然有雄兵猛将,急难成功,又且土人之性,叛服无常。”所以,他主张放弃对贵州的行政管理,只派一大将镇守,赏赐招抚少数民族。等西北安宁以后,再研究贵州建制问题。何文渊奏折,明代宗皇帝批转给兵部研究。以兵部尚书于谦为代表,坚决反对何文渊的意见。他认为贵州地方,虽然僻在一隅,人多顽犷,系太祖高皇帝开创于前,太宗文皇帝经营于后,到现在已经八十多年。法制已定,地方无虞。这些年主要是因为边将处置问题失误,加上征南之师数出,兵疲于久戍,民困于远输,才引发了一些地方趁机生乱。但是,贵州地方各级官员还是能够效力死守,不曾将贵州地方遗弃。何况土地是祖宗之土地,人民系祖宗之人民,岂可轻易弃掷。因此,兵部意见是应当让贵州总督等官员认真研究,提出合宜的处置意见:“上不违祖宗之成法,下不贻边境之后患。”并建议,可以派何文渊去贵州处理有关问题,因为何文渊曾经出差贵州,备谙本处山川险易,夷情向背,把球踢给了何文渊。皇帝对兵部的建议,采取了淡化处理的态度,批示:“不必差官”,只发个文书,给贵州总督等人相机处置。实际上对于建省与撤省之争,回避开了双方争论实质,不了了之。现在看来,何文渊与于谦互相对立的意见,都没有抓到贵州作为西南几省的枢纽战略区位有无建省的必要这个实质。到了清康熙年间,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他的名著《读史方舆纪要》中,才对贵州区位的战略意义,作了一个总结性的评述。在该书《贵州方舆纪要序》中,顾祖禹写道:“贵州蕞尔之地也,其形势有可言者乎?曰:孙子有言,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即地之形势,亦安有常哉?”一开头,他就提出一个立论原则,即一个地区的形势,要与整个全局的形势演变相联系来观察,区位战略重要性是要随大格局的变动而变的。接着,顾祖禹详细考察了贵州的历史地理形势,他说常考贵州之地,虽然偏隅偏窄,然驿道所经,自平溪(今玉屏)、清浪(今镇远)以西,回环于西北凡千六百余里,贵阳犹人之胸腹也,东西诸府犹人之两臂然。守偏桥(今施秉)、铜鼓(今锦屏),以当沅、靖之冲,则沅、靖未敢争也。踞普安(今安龙)、乌撒(今威宁)以临滇、粤之郊,则滇、粤不能难也。扼平越(今福泉),永宁(今四川叙永),以扼川蜀之师,则川蜀未敢争也。所谓以守则固也。命一军出沾益,以压云南之口”。而以一军东指辰、沅、声言下湖南而卷甲以趋湖北,武陵、澧阳不知其所守。膺击荆南,垂头襄阳,而天下之腰膂已为吾所制矣!一军北出思、黔,下重庆,敌疑我之有意成都,而不疑之飘弛葭萌也。问途沔北,顾盼长安,而天下之禁吭且为我所益矣!所谓以攻则强矣!如是而曰贵州蕞尔之地也,其然首哉?他这里是从贵州作为湖广、四川、云南、广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使整个西南连成一个整体,来观察贵州区位的重要性。贵州这个地理区位,在西南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沟通西北,沟通华南,东出华中,都是一个不可逾越,不可梗塞,不可忽视的战略奥区。建省虽然是从军事着眼开始,但随着朝廷开拓西南以及全国形势的变化发展,贵州区位的重要性,曾多次显示出来。明末永历王朝、清初吴三桂反叛、红军长征、抗日战争……都多次使贵州省的历史地理战略区位意义凸显。事实上,贵州建省在全国不算晚,明十三个行省就有贵州,清十八行省也有贵州。而且省的辖区比初建时扩大了三分之一。清代把原属于四川的播州(今遵义市十多全县)划归了贵州省管辖;黔西和黔西北省界扩展至今云南边境,黔南、黔东南省界延伸至今黔桂边境,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贵州省十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何文渊撤省之说,历史早已把它否定了。综上所述,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贵州建省是有必要的,但是贵州建省后,其经济一直排名全国省份的后列,说明现状贵州省的行政区划是有问题的。因此,撤销贵州省是不可能的,但可以考虑在保持现有贵州省级区划的基础上,优化调整贵州省的地级区划,尤其是应该围绕做大做强省会贵阳市为目的,将周边县市并入贵阳市。二、做大做强贵阳升格副省级市设想有很多网友说贵州省、安徽省、吉林省、山西省是我国省级行政区划最合理、省会位置最居中的省份,但是这几个省却不是我国经济发达省份,这说明这四个省份只是行政区划图上好看,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不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好说明了这四个省的行政区划不够科学合理。尤其是贵州省,虽然其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是比较适中的,不大也不小。但是其受限于山区多平地少的自然环境因素,导致其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周边省份。因此,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贵州省的行政区划可以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进行调整。尤其是应该考虑做大做强省会贵阳市,合并周边地州市,增强贵阳市的首位度,将其升格为副省级市。贵阳市为西南四大城市之一,但是目前贵阳与成都、重庆、昆明三个城市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无论是面积人口还是经济,差距甚远,这两年开始提出成渝贵都市圈,那么贵阳应该顺势而为,做大规模,做强经济。省内的遵义凭借酒水行业,已经在“逼近”。在前三季度的GDP为3290.27亿元,距离贵阳仅仅6.3亿元。在这个“生死存亡”之际,贵阳为何不合并安顺?此前合肥、成都、济南、长春等城市都已有先例。在这个强省会时代背景下,才有一定的希望。早在2012年4月,《贵安新区总体规划方案》正式出台,2014年1月,国家第8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成立。这是贵阳和安顺两地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在此后的时间里,两地不断加强各方面合作。也就是说,只要步子迈大一点,贵阳和安顺是有望合并的。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成功,将会发生什么?先从面积和人口来看,贵阳面积为8034平方公里,安顺为9267平方公里,新组建的贵阳面积为17301平方公里。这是不少省会城市都有的规模,像南宁更是达到22100平方公里。新贵阳的常住人口也将有856.1万。这对于贵阳未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纵深。而且目前两城交通建设上已经互通,近些年随着贵安新区的持续发力,以及黔中城市群的建设。贵阳和安顺更多的资源整合,实现增强地区的竞争力,贵阳安顺同城化,对整个西南地区发展,具有绝大优势,对整个贵州省的发展具有带动境内更多城市的驱动力。如果步子迈得大一点,甚至可以考虑将周边县市都并入,可以提出以下设想:安顺市整体并入贵阳,黔南州龙里县、惠水县、贵定县并入贵阳,安顺市区维持原有建制,普定设为区、龙里设区、惠水设区、清镇设区、修文设区、开阳设区、息烽设区。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